原始社会仰韶文化的代表:陕西西安半坡遗址

2019-04-10| 发布者: yl4530| 查看: 1434

 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时偶然发现的。当时,国家投资的灞桥火力发电厂项目,在位于西安东郊的半坡村破土动工。随着工程的进行,奇怪的事情不断发生,大量人工磨制的石器出土,伴随着还有少量的 ...

 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时偶然发现的。当时,国家投资的灞桥火力发电厂项目,在位于西安东郊的半坡村破土动工。随着工程的进行,奇怪的事情不断发生,大量人工磨制的石器出土,伴随着还有少量的陶器被发现。陕西是个文物大省,破土基建时经常会有文物发现,所以陕西人一般文物意识都很强,这次他们也没有敢大意马虎,把情况迅速向上作了汇报。
  
  西安市文物主管部门了解情况后,即派专家前往视察。在工地,专家收集了发现的所有石器和陶器,仔细进行鉴定。石器明显是磨制的,种类很多,有石铲、石斧、石锄、砍伐器等等,初步判断应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遗存。陶器都是彩陶,彩陶上的图案也很熟悉,和在陕西、河南等地大量发现的仰韶文化类型陶器上的图案非常相似。初步认定这应该是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遗址,具有重大的发掘价值,随即把情况作了上报。
  
  1954年,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决定对半坡遗址进行考古挖掘。在接下去的4年里,他们先后进行了5次挖掘,共探明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,最后揭露面积达1万平方米。现在,就让我们随着考古队员们的脚步,走进半坡村,看看他们都在那里发现了什么。
  
  考古队最后探明,半坡遗址南北长300余米、东西最宽处近200米。在这个村落遗址的北部发掘出一段长70多米、宽深各约5~6米的壕沟,壕沟继续向西侧延伸,构成一个椭圆形。沟内是居住区,沟北是公共墓地,沟东是烧制陶器的窑区。区内居住的房屋、储藏东西的窖穴、饲养家畜的圈栏等遗址,是村落的中心区。居住区内的建筑以一条深1.5米、宽2米的小沟为界,划分为两小区,每小区的建筑物中心,有一座面积达160平方米的供集体活动的大房子,它的周围密布着30~40平方米大小的中型房子和氏族成员住的12~20平方米的小房子。
  
  关于半坡遗址的文化性质。考古挖掘出的文化遗存,包含有老官台文化、仰韶文化、庙底沟类型、西王村类型等等,但以半坡类型最为丰富而典型,是遗址的主要堆积。据碳14测定,年代为公元前4800~前4300年。据以上判定,半坡遗址应属于仰韶文化,学术上称它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。仰韶文化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,因最早发现于河南渑池仰韶村而得名,分布地域以陕西关中地区、河南为中心。仰韶文化的彩陶极为发达,著名的人面鱼纹盆即是该文化的杰作。一般认为,仰韶文化已经进入了发达的氏族社会阶段,而半坡本身则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阶段。
  
  半坡遗址的发掘,是我国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的揭露,并且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,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、聚落布局、经济发展、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完整的资料。
  
  华夏第一在村里,无论是方形的还是圆形的房屋,多为半地穴式,而且以小屋居多,大屋仅一座,位于中央,小屋围大屋而筑。这种环形布局,不会是无意识的,明显地体现着团结向心的精神。
  
  那么,这些房子里又住着什么人呢?既然处在母系氏族社会阶段,每个小房子,似应住着过婚姻生活的妇女以及不确定来访的其他氏族男子,当然,也会有男女相对稳定的对偶婚,但绝不同于后来的一夫一妻制,子女仍旧是只知其母,不知其父。
  
  居住区四周环绕一条壕堑围护,堑深6~7米,宽5~8米。夏雨时节,村落积水可以疏导到壕堑中去;而遇到有野兽袭击或外族侵袭时,壕堑便成了第一道防护的屏障,这堪称后世城壕的先驱。
  
  壕堑北面是墓葬区,这是一片完整的氏族公共墓地。墓中死者一般都头部向西,以单人葬为主,也有二人、四人葬;有仰身葬,也有俯身葬;有直肢葬,也有屈肢葬,以及瓮棺葬。其中,成人和儿童又分开,儿童大多不葬于公共墓地内,而是置于瓮棺内,埋在房屋附近。究其原因,或许是想孩子年幼,还需父母照顾吧。
  
  半坡人要生存下去,最基本需要有食物。获得食物的途径,一靠狩猎,从出土的许多石或骨的箭头来看,半坡人已学会使用弓箭。二靠捕鱼,他们已发明了渔网。三靠种植,半坡人大量使用石铲、石斧、石锄、砍伐器等生产工具,已进入到比较发达的原始农业阶段。他们用石斧、砍伐器砍倒树木,芟除杂草,并放火焚烧,再用石铲翻掘土地,石锄和尖木棒挖穴点种,最后,用石镰或陶镰收获,食用时用石磨盘、石磨棒脱皮碾碎。现已发现半坡人盛粟的罐和粟腐朽后的遗物,证明半坡人学会了栽培粟。故此可以证明,我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上农业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,也是最早栽培粟的国家。半坡人还制作了大批的彩陶。总的来看,这些彩陶或写实,如游动的鱼,奔驰的鹿,应是他们渔猎的写照;或审美,彩陶图案多在陶器外壁上部,图案逼真,笔划流利疏朗,显然具有装饰的作用;或象征,如人面鱼纹图案,人面涂彩,口部衔鱼,三角头饰,或许这就是半坡氏族的图腾或族徽。
  
  半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,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6000多年前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画卷,为我们了解人类原始氏族社会的生活打开了一扇窗户。透过窗口,我们仿佛可以看到沉睡的原始村落在晨光的沐浴中苏醒。
温馨提示:
论坛里发表的文章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、编辑整理上传,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,不为其版权负责。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

0人已打赏

上一篇:道教名观八仙庵下一篇:关中书院

0条评论 1434人参与 网友评论 文明发言,请先登录注册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国家法律法规。

最新评论

生活在西安,爱上信息网。

©2001-2018 西安信息网 https://www.xaxinxi.com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陕ICP备14005887号-6 非经营性网站Powered byDiscuz!X3.4公安网备